2025年05月09日 | Vol. 54, Issue 9

鴨醬起源於波士頓?

請點這裡閱讀英文版。

如果你去中餐館吃飯,服務員或許會端來一罐鴨醬。這種酸甜口味的醬料通常被用來蘸油炸食物,從蛋捲到雞柳,從油炸餛飩到蟹角。這種醬料在美國家喻戶曉,甚至在非中餐館都可以找到,通常會被作為炸雞柳的配料。

這種神秘醬料起源自哪裡呢?

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普遍的理論認為這種醬料得名於美國。它或許是從傳統梅子醬或海鮮醬演變而來。這種醬料有可能因為最早作為中餐鴨肉的蘸料出現而被稱為鴨醬。筆者發現這種醬料的起源十分有趣,而且和波士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趣的是,關於中式「鴨醬」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1927年一月15日刊的波士頓先驅報中。該報記載了一家位於晏臣街的無名中餐廳在晚餐時段提供了「醬油、芥末醬和鴨醬」。「鴨醬」這個詞是否起源於波士頓,並從這裡傳播出去的呢?不幸的是,這篇文章並沒有解釋鴨醬的起源。

海鮮醬是北京烤鴨的一種常見蘸醬,不過它似乎不是「鴨醬」的前身。從我先前關於北京烤鴨歷史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北京烤鴨在二十年代的美國並不常見。直到1958年,一家中餐館才首次在波士頓地區推出了北京烤鴨。因此,這種出現在波士頓的鴨醬應該和北京烤鴨毫無關聯。

粵菜中也有一種燒鴨,而且早在十九世紀晚期就出現在美國,包括波士頓中國城的餐廳中。梅子醬是廣式燒鴨常見的蘸料,因此「鴨醬」似乎更有可能起源於梅子醬而不是海鮮醬。

普遍來說,梅子醬由梅子、糖、醋、鹽和姜製成。不同版本的配料稍有不同,可能會加入其它水果,比如說杏。還有可能加入蒜、醬油或其它配料。美國的中餐館可以從中國雜貨店購買這些梅子醬,也可以自制。由此看來,「鴨醬」可能是由梅子醬演變而來的。

「鴨醬」再一次出現在文字記載中已經是十一年以後了,1938年九月19日的Brooklyn Daily Eagle 提到中餐逐漸在受到歡迎。文章稱「另外一道倍受歡迎的菜品是烤豬肉配鴨醬。配餐是麵粉糊炸雞肉球。雞肉球中還有蘑菇、甜椒、竹筍和荸薺」。鴨醬竟然可以配烤豬肉?

儘管梅子醬更配燒鴨,它並不只有這一種用途。中國人也會用梅子醬烤肉,比如豬肉。這種傳統很明顯也被帶到了美國的餐廳中。事實上,後期的美國報紙更多會把鴨醬和烤豬肉聯繫在一起,而不是燒鴨。既然美國人用鴨醬蘸豬肉遠多於鴨肉,我認為把鴨醬叫做豬肉醬也無妨。

考慮到關於「鴨醬」的首次記載出現在1927年的波士頓,而下一次記載出現在11年後,我們很容易斷定鴨醬一詞在這段時間中從波士頓傳到了紐約。這個推論並沒有直接證據,不過還是有可信度的,尤其是因為並沒有證據指向其它可能性。

在四十年代,鴨醬出現在了更多不同的報紙和書籍記載中。正如我之前提到,這種醬料經常搭配其它食物,如豬肉或蛋捲,而不是鴨子。直到四十年代中葉,關於鴨醬的記載才出現在馬薩諸塞州和紐約州以外的地區。在五十年代,有記載稱鴨醬風靡全國。

鴨醬的做法首次出現在1952年二月6日刊的波士頓環球報中。其配料包括高湯、洋蔥、青椒、蘑菇、西紅柿、醋、糖、醬油、姜和清湯。該刊報道說中餐館會在豬肉和排骨中提供鴨醬,不過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鴨肉。

同年晚些時候,Boston Traveler在1952年九月9日向讀者展示了「梅子醬或鴨醬」一種截然不同的製作方法。其配料和波士頓環球報區別很大。該版本的原料包括一杯梅子凍、半杯酸辣醬、一茶匙醋和一茶匙糖。報道稱這種醬料搭配蛋捲、蝦、龍蝦、烤排骨和中式烤豬肉最佳。

讀完本文,我們或許對「鴨醬」的起源有了更多瞭解,但是我們始終無法證實它的真正來歷。似乎「鴨醬」是梅子醬的別稱,最早出現於1927年。而且,「鴨醬」這個詞或許首次出現於二十年代的波士頓中國城,在風靡東岸後被傳到了西部地區。鴨醬自始至終都頗受人們喜愛,如果波士頓中國城在其起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故事將更加精彩絕倫。

欲瞭解更多內容,請閱讀Richard Auffrey關於此話題的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閱讀英文版。

Related articles

亚裔美国老年人:面对贫困和孤独

50 岁以上独居的人现在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人群之一。从 2000 年的 1500 万增加到今年的近 2600 万。原因可能与家庭和性别观念的改变有关,这导致这一代人的离婚率和未婚率居高不下。婴儿潮一代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还有对颠覆传统社会界限的个性的强调。 […]

man people woman street

马萨诸塞州如何应对国家危机后判决

在多布斯诉杰克逊妇女健康组织案判决后的最初几天,最高法院的里程碑式案件推翻了罗伊诉韦德案并被淘汰宪法规定的堕胎权,成千上万的波士顿人抗议这项裁决。他们聚集在州议会大厦前和科普利广场,在波士顿市中心游行和高呼。他们举着标语,上面写着“枪支在美国比女性拥有更多权利”、“禁止我们的身体”和“堕胎拯救生命”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