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4月26日 | Vol. 53, Issue 8

秘魯味道餐館和Chifa:中秘融合料理

(To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Richard Auffrey 報道

您有沒有嘗過Chifa菜?

大波士頓地區一共有十家秘魯餐館左右。其中的很多餐館都提供幾種Chifa菜,在這些餐館最普遍的Chifa菜是洛莫·薩爾塔多(Lomo Saltado)和乔法大米(Arroz Chaufa)。不過,位於Charlestown的秘魯味道餐館(Peruvian Taste Restaurant)的Chifa菜最多,目前提供12多種Chifa菜。但Chifa是什麽意思?

19世紀50年代前後,在很多廣東人從中國搬到美國的同時,很多廣東人也搬到秘魯去了。大部分人在秘魯的糖料和棉花種植園工作,但是也有人搬到城市,尤其是利馬。就像美國華人做的一樣,有些秘魯華人開了餐館。這些餐館原來被稱爲fondas。

20世紀20、30年代,隨之這些餐館日益受歡迎,別人開始把它們稱爲Chifa。據説,Chifa這個詞來自廣東話中的“饎飯”。“饎飯”就是“做、吃飯”或者“做、欣賞好吃的飯”的意思。Chifa也指著這些餐館提供的融合中國和秘魯的烹飪技術和食材的獨特中秘融合料理。相關的詞包括chaufa,來自中文的炒飯,意思也跟中文一樣。

目前,在秘魯Chifa還是特別流行的,但是這種菜只是最近才開始出現在美國。1947年7月17日的《每日新聞報》(紐約報紙)可能是美國人第一次提到chaufa這個詞;那天炒飯食譜贏得了烹調比賽。不過,這個文章沒提到這份食譜來源於中秘融合料理。報紙僅僅發表了食譜,沒有包括食譜的背景。食譜的主要食材是大米、培根、火腿、青椒、洋葱和鷄蛋。

20世紀60、70年代,更多的美國人終於開始對Chifa菜變得更好奇。尤其是在1967年,幾張報紙熱情地贊嘆一份在芝加哥的年度食物寫作編輯會議提供的Chifa鴨肉菜。這份食譜是在美國各個地方的報紙上發表的。

從1990年代開始,Chifa餐館開始出現在美國,但是它們還是比較小衆。如今,在美國秘魯餐館還是比較罕見的,一共只有四五百家飯館左右。提供Chifa菜的飯館當然比秘魯餐館還少。相形之下,據説美國有四萬多家中餐館。

如果在美國中餐館就這麽普遍,那Chifa爲什麽沒有變得很流行?如果很多美國人喜歡中餐,他們也應該喜歡Chifa菜。在當地,想嘗嘗Chifa菜的話,秘魯味道餐館是您最好的選擇。

它是個比較小的餐館,早餐、午餐和晚餐都開放,提供美國和秘魯美食,包括很多種Chifa菜。跟其他的秘魯餐館一樣,他們提供Lomo Saltado (菲力牛排、洋葱、西紅柿和醬汁)和五種Arroz Chaufa(炒飯)。但是您也可以嘗一嘗很多其他的菜,包括一些在大波士頓地區找不到的。

Wantan Frito ($5) (Photo Courtesy of Richard Auffrey).

Wantan Frito($5)是有鷄肉餡的鴨汁餛飩。又香又脆,它們是個很好的開胃菜;鷄肉餡帶來愉悅的味覺。作爲主菜,您可以嘗嘗Kam Lu Wantan ($18),餛飩配上甜薑和羅望子醬、蔬菜、菠蘿、鵪鶉蛋、豬肉和小霞。真複雜的食物組合!您也可以嘗一嘗他們家的Sopa Wantan($8),雞和鵪鶉蛋雲吞湯。

Pollo Chi Jau Ka ($12) (Photo Courtesy of Richard Auffrey)

Pollo Chi Jau Ka, 上面有芝麻種子和大葱的炒去骨鸡片是我最喜歡的Chifa菜之一。這並不是普通的芝麻雞,而超越了其他類似的菜。鷄肉不包在厚厚的麵糊裏;只有鷄肉的外表才被煎炸,讓它變得很脆,就像他們煎了肌肉的外表,然後從雞身上撕下幾塊肉。醬汁比甜更香,味道很好,卻沒有其他餐館的芝麻雞的醬汁的那麽濃。

另外一種美味的菜是Aeropuerto($15),好吃的炒飯、鷄肉、叉燒、撈麵、胡椒、荷蘭豆和大葱。叉燒,非常薄的烤肉片,特別好吃。最近他們家也開始提供Aeropuerto Especial,就是原本的Aeropuerto加上蝦米和臘腸。

Chancho con Piña ($16) (Photo Courtesy of Richard Auffrey).

Chancho con Piña ($16)是鷄肉、荷蘭豆和菠蘿一起炒,配上儸望子醬和芝麻。這種菜的醬汁也比一般的美國中餐館的更淡一點,也很甜(但并不是太甜)。這道菜有種熱帶味道,跟菜裏的叉燒很配合。

他們家其他的秘魯菜也做得很好,因此它已經是我的常規午餐點之一。價格很合理,餐量很大,餐館的環境也給顧客一種舒適的感覺。我建議您們嘗一嘗他們的Chifa菜,以便體驗中餐受到秘魯的食材和烹飪知識的影響的另一面。

有關“秘魯風味餐廳”的更多信息,您可以在此處閱讀Richard Auffrey關於該主題的完整文章。

All Photos courtesy of Richard Auffrey.

(To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