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 Vol. 53, Issue 12

中国的全球变暖:与当今社会和经济困境共存

毫无疑问,人类已经生活在全球变暖的时代——无处不在,包括中国。在上海,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已经经历了 49 天的所谓高温(超过 35°C)天。官方记录超过 40 °C 有 7 天。上一次上海这么热是在150年前。此外,请记住,上海是一个潮湿的城市,40°C 感觉就像超过 50°C。伴随这种极端高温而来的是城市的干旱。大多数上海人常常觉得奇怪,因为在 2022 年之前的几年里,无论这座城市变得多么热,总是下雨。六月和七月是东海岸大部分城市的“梅雨季”。之所以称为“梅雨季”,是因为潮湿、炎热和雨水是梅子的完美天气,而这三种成分都是这两个月天气的基本要素。在炎热的八月,通常有少数来自太平洋的台风,导致大雨和雷暴。然而,今年有所不同。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季缩短至几天,雨量稀少;即使是2次席卷上海的台风也没有什么影响。

上海发生的事情绝不是中国全球变暖最糟糕的情况。上海是一个没有山,没有林的平坦城市。毕竟,它是一座经济城市,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自然资源。人类体验热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抱怨,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台空调。然而,居住在内省、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江南、江淮、江汉和四川、重庆是高温干旱月份最严重的地方。长江干旱对农业和养殖业造成的灾难性影响极为令人担忧。长江通常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因为它的河流在中国被用于供水、灌溉、卫生、交通和许多其他行业。长三角地区总面积占中国GDP的比重高达20%。

7-8月,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减少,7月平均降水量达到141.2毫米,同比减少48.2%,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低值。8月以来,累计降水量江南、江汉、西南东部不足10毫米,异常持续的高强度高温使干旱迅速发展。 8月19日,卫星显示,长江流域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面比今年6月初已经缩小了3/4。早在8月初,鄱阳湖水位已经下降11.99m,提前100多天进入枯水期。截至目前,长江流域中度及以上干旱面积已达126.7万平方公里,其中特大干旱面积8.9万平方公里。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1232万亩土地、83万人口、16万头牲畜受旱、缺水影响。

干旱导致供水不足,进而导致政府限制四川和重庆这两个受灾最严重的省市的电力和供水。 8月1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向人民群众实施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工业企业自8月15日至20日全部停电停产。重庆——被誉为中国四大熔炉之一的城市——也发布了类似的政策。比四川更严重的是,8月17日以来,重庆涪陵、江津、巴南等区共发生山火14起,波及10个区县。从市中心可以看到滚滚浓烟。全市动员5000余名专业救援队伍、森林消防员、武警部队、消防救援人员和常驻志愿者全力扑救。来自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1000多人的森林火灾救援队也赶来支援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空中救援指挥部动用7架直升机开展空中灭火。直到 8 月 26 日,这座城市才终于扑灭了所有明火。

如果你能想象,极端干旱和高温也对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不利。 8月份,安徽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水稻、玉米等秋季粮食作物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影响较大。果农也在遭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时期。在江南地区,阳光使果树晒伤。人们可以用他或她的肉眼看到,所有的叶子都被高温晒干了,果实早在成熟季节之前就掉落了。如果地球上的生物不能在干旱中幸存下来,那么那些习惯于水的人的命运当然是可怕的。在武汉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新冠病毒城市,水产养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水温的升高,它超过了温水鱼、虾和蟹赖以生存的临界温度。热量也会排出水下的氧气,而这对生物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水温升高,水体溶解氧率降低,许多鱼塘出现缺氧泛滥,渔民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这两天在上海和其他大部分城市都爆发了热浪。秋天终于来了。然而,酷热的记忆还在附近,这意味着冬天对人类来说并不容易。极度寒冷通常伴随着极度炎热。十年前,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很多人还认为全球变暖可能是下一代的问题,但现在现实给了我们所有人沉重的打击。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多快采取行动?这些都是中国政府需要回答的问题。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