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画廊的“垃圾场景”是对……垃圾故事的有力艺术探索。
更具体地说,该展览讲述了在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中,曾经有价值的物体,比如:一张桌子、一个视频、一台机器是如何变成垃圾,被丢弃成垃圾堆,然后被压碎,无法辨认。
展览由艺术家Maia Chao和Fred Schmidt-Arenales创作,由印刷品、壁画,甚至地板上的一堆垃圾组成。 但该节目主要通过双通道视频装置讲述。 投影屏幕和坐在旁边地板上的陈旧CRT电视面向画廊中间的一张孤独的长椅,展示为观众重复循环播放的编辑视频。 电视上经常以企业培训视频和广告为特色,而更大的屏幕上则以视频对内容的评论为特色,例如歌剧歌手在垃圾场徘徊,合唱团唱着一首赞美诗,以及两个演员在演讲分解时挣扎着相互沟通的短剧。
《舢舨》记者与Chao和Schmidt-Arenales讨论了这个节目和他们的合作,这是他们在费城的Recycle Artist in Residency项目中工作的结果。 Schmidt-Arenales目前住在St.John’s,加拿大纽芬兰,Chao住在费城。
两人于2020年初在费城相遇,就在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时,他们在决定合作之前,一起参观了艺术工作室。 就在被接受参加回收设施的公开招呼之前,他们想出了自己的项目。
在他们称之为 “垃圾场 “的地方,Chao 谈到,”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看到废物堆积,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完好的材料被毁坏,其价值和意义被剥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体验。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忧郁、悲伤、有存在感的地方,我绝对不习惯呆在那里。”
Schmidt-Arenales说,在垃圾场的经历让人难以承受,他甚至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整理垃圾。
“热、粘、尘土飞扬、脏、吵、危险 “是他对垃圾场的描述。
在转向视觉艺术之前,Schmidt-Arenales 曾在剧院工作过,而 Chao 最初在学校学习的是文化人类学。
“Chao说:”我觉得社会科学的方法有些局限,于是对社会参与艺术越来越感兴趣。我后来学习了更多基于 3D 的技术,比如雕塑….”。
她的父母都是艺术家,起初她反抗跟随他们的道路,但最终还是这样做了。
Schmidt-Arenales说,他的艺术创作方法是选择一个地点或环境,通常是附近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正在参与某种类型的斗争。Chao 说,她喜欢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开展项目,包括去年秋天她刚刚与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儿童合唱团合作开展的一个项目。
在 “回收艺术家驻留计划 “的驻留期结束后,他们与独立策展人Laurel V. Mclaughlin合作完成了 “废物场景”,并将其提交给波士顿艺术中心的公开征集活动。
Schmidt-Arenales说,他们在垃圾场找到了他们使用过的设备,包括一台旧的录像机。
Chao说,展览是由在回收中心的垃圾流中发现的材料组成的:”自助书籍、信息广告、健身视频、营销研讨会、体育蒙太奇、管理手册、激励演讲和员工手册”。
该作品同时在波士顿艺术中心的米尔斯画廊和俄勒冈当代美术馆展出。
“能够在不同的场所展示作品,感觉非常特别,”Chao说,“将电影装置建设成一个展览,并能够与更广泛的观众分享。 …我从来没有在多个地方展示过作品,也从来没有机会把一个项目变成展览。 所以,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
Schmidt-Arenales 解释说,在完成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我们带来的痕迹,我们带来的兴趣、好奇心和方法。合作的美妙之处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就像一个全新的有机体。
艺术家们说,他们对分解过程尤其着迷,一个完整的成品是如何变回原材料的。
Chao说:”我们看着一张完整的桌子被压成一张破碎的桌子,然后变成木片,最后变成木屑。我们就这样不断地见证着这个分解的过程,感觉就像’什么时候这个物品不再是个物品了呢?或者说,’什么时候桌子不再是桌子了?什么时候它只是木头或材料?’于是,我们对这个产生了兴趣,并开始思考如何以类比的方式将分解的概念应用于表演、歌曲和演讲。于是,我们开始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实验。我们与演员、歌手以及我唱诗班里的歌剧演唱者一起工作。我们开始尝试‘如何让一首歌分崩离析?如何让话语和词语分崩离析?’ 我们经常利用的脚本是从废品中寻找的素材,我们会从垃圾桶里取出一些纸张、活页夹和书籍,然后阅读它们,并开始构想如何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为朗诵或演唱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