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5月10日 | Vol. 53, Issue 9

谁发明了蛋卷?

春卷是中国的传统菜肴,还是美国人发明的?如果是在这里发明的,是谁发明的?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我决定探索起源,以得出最好的结论。

在大多数美籍华人餐馆里,你会发现春卷——一种圆柱形的小吃,通常包有切碎的卷心菜、猪肉和其他蔬菜,尽管有很多种类。它们通常是用小麦粉做的厚皮包裹起来,然后油炸,形成一个非常脆的外表和起泡的外观。他们通常是手吃,通常蘸鸭酱或芥末。

春卷是中国的传统菜肴,还是美国人发明的?如果是在这里发明的,是谁发明的?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我决定探索起源,以得出最好的结论。

首先,关于春卷是否是地道的中国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看来春卷可能是中国春卷的一种变种,它的外皮更厚。其次,大多数消息来源声称有两位中国厨师发明了春卷。

我相信有更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中一位厨师是​​春卷的真正发明者。关于油炸春卷的第一次文献记载可能是在1934年,尽管据说它在那之前就存在了。可能早在1925年。

第一个被指控的发明者是亨利·洛(Henry Low),他于1928年开始在纽约唐人街著名的亚瑟港餐厅工作。他的主要声望来自于1938年出版的烹饪书《在家烹饪》(Cook At Home In Chinese)。它的食谱是“蛋卷”,不过“蛋卷”实际上指的是中国传统菜肴春卷。里面的馅料有竹笋丝罐头、烤猪肉丝、鲜虾、葱、荸荠碎皮、盐、味精、糖和胡椒粉。

这是亨利·洛声称自己是硬币发明人的主要证据,但没有支持性证据。这仅仅是亨利·洛自己说的,他是创造者,他的烹饪书甚至不是第一个印刷春卷食谱的媒体。

更有可能的是,另一位叫林丰(Lum Fong)的人是发明者,而且可能早在1925年。 1925年,他在纽约开了自己的中餐馆,并在那里大受欢迎。

1934年5月14日,我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每日鹰报》(Brooklyn Daily Eagle)上找到了第一份关于煎春卷的参考报纸。文章提到,“Lum Fong’s Restaurant”有一道名叫“Lum Har Chun Guen”的菜,这是一种龙虾春卷。

1934年10月6日的《曼西晚报》(Muncie Evening Press)首次详细地提到了春卷,包括第一份印刷的食谱。这篇文章和食谱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报纸上被转载,那是在Low的烹饪书出版的四年前。方的食谱要求春卷的馅料包括新鲜或罐装虾、竹笋和烤猪肉。报纸上的食谱总结道,春卷可以加一点“英国芥末”。

从1935年开始,除了纽约以外,其他州的报纸开始刊登提供春卷的餐馆的广告。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在多家报纸上,林丰开始被认为是春卷的发明者。

1939年11月24日,纽约的《布鲁克林每日鹰报》(Brooklyn Daily Eagle)写道:“最受欢迎的中国菜之一的春卷,是由运河街的餐馆老板林丰发明的,他每天供应数百种春卷。”

1940年12月12日,《基尔戈新闻先驱报》(The Kilgore News Herald)刊登了一篇关于春卷发明的最广泛的文章。信的开头是这样的:“这个月是一件事的15周年纪念,这件事在1925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对美国人的口味产生了一些影响。”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春卷是由一位圆润和蔼的东方人引入美国的,从那以后,这位东方人就负责为中餐馆的食客提供许多异国风味的食物。 ”

文章接着说,“他叫林丰。这个周年纪念日,他一直在厨房里晃荡,美国第一个春卷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这种美味给炒杂碎炒面行业打了一针重拳,现在已经有数百家餐馆以中餐为主。”

1941年1月31日,纽约的《布鲁克林每日鹰报》(Brooklyn Daily Eagle)继续以“Lum Fong’的核桃虾卷在他的顾客中甚至比他首次推出的春卷更受欢迎”为标题。近十年后,布鲁克林每日鹰报(纽约)在1950年12月6日写道:“Lum Fong’s Canal St. place将于本周日迎来25岁生日。”正是在这里,他把春卷和馄饨引入了美国。 ”1951年3月4日的《底特律时报》(Detroit Times)提到:“是Lum Fong将滚彩蛋引入美国的。 ”

Low从未得到过所有这些媒体的支持和认可。更有证据支持Lum Fong是春卷的发明者,最早可能要追溯到1925年。

Related articles

Chalawan: 玉盤珍饈

Chalawan把東南亞的新鮮風味帶到了劍橋波特廣場。雖然泰餐是主厨Palm Amatawat的拿手菜系,但菜單上卻並不見泰國炒粉或其他常見的面食。這裏的菜品是由主厨在印度尼西亞與越南的遊歷中得到啟發而作的。

上海放宽封城规定 市民谨慎步入新自由

6月1日,在全市封城两个月后,上海人终于可以自由地在这座城市漫游了。企业重新开业,人们聚集在地标和景点,渴望庆祝他们新获得的自由。然而,对再次封锁的担忧仍然困扰着这座城市。我采访了几位自封城开始以来一直在上海的朋友,以了解他们在这座城市摆脱最严格的限制措施时的经历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