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5月10日 | Vol. 53, Issue 9

地球正在燃烧:这不是科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传递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信息:气候变化的许多方面现在已经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逆转的。科学家预测到2040年,全球将升温1.5摄氏度,导致更多的热浪、强烈风暴、干旱和洪水。该报告提醒人们迫切需要立即采取果断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虽然2040年看起来还很遥远,给人一种我们有时间减缓排放速度的错觉,但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1.15 [1.02至1.27]摄氏度。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编制的所有数据集,2015年至2022年连续8年全球年平均温度至少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1摄氏度。2015年至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破《巴黎协定》1.5摄氏度限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迄今为止,全球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强热带海洋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将太平洋中的温暖水推向东部,导致太平洋急流南移。这在美国北部产生干燥和温暖的天气,而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南部则出现强降雨和洪水。在欧洲,这可能导致北部更寒冷、更干燥的冬季,南部则更潮湿的冬季。因此,世界将面临更加强烈的热浪、更长的炎热季节和更强大的风暴。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可能会经历更炎热和干燥的天气,并有更大可能发生野火。印度的季风和南非的降雨可能会减少,而东非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降雨和洪水。厄尔尼诺还会增加太平洋地区的飓风活动,意味着夏威夷等地将面临热带气旋的风险。

1938年,蒸汽工程师盖伊·斯图尔特·卡伦达(Guy Stewart Callendar)决定暂停他的日常工作,开始收集全球147个气象站的记录。通过手工繁琐的计算,他发现全球气温在过去50年里上升了0.3摄氏度。卡伦达大胆地认为,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是造成这种全球变暖现象的原因。不幸的是,其他科学家主张人类无法对如此庞大的气候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对他的观点大多不予理会。然而,卡伦达对全球变暖的估计非常准确,与现代评估结果相一致。

1958年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当时地球化学家查尔斯·大卫·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及其团队建立了自己的装置来测量大气中的CO2浓度,这在当时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基林在夏威夷的毛纳罗亚火山上进行测量,准确记录了数据,首次提供了上升的CO2浓度的确凿证据。他还将这一上升归因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建立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重要联系。

1967年,研究人员真部修久郎(后来在2021年获得诺贝尔奖)和理查德·韦瑟拉德(Richard Wetherald)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准确的地球气候计算机模型。他们的模型预测,CO2浓度翻倍可能使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这一发现与现代气候预测相一致。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更复杂的气候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模型继续指导我们对未来气候情景的理解。同年,冰川学家约翰·默瑟博士警告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南极洲冰盖崩溃,引发海平面危机性上升。他在西南极进行实地工作时发现了一个淡水湖的证据,这表明过去西南极洲冰盖完全融化,而这之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Nimbus III”卫星提供了全球大气温度的首次准确测量,彻底改变了对地球气候的研究。多年来,随后的卫星任务使科学家能够收集到前所未有的全球气温、温室气体浓度、臭氧损耗等数据。英国皇家空间实验室等组织开发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测量地表温度的准确性。

1974年,位于南极洲东部的沃斯托克营地钻取了追溯到6万年前的深度达950米的冰核。到1985年,钻探深度达到2083米,追溯到16万年前的冰核。最后,1999年,冰核钻取深度达到3300米,追溯到42万年前的冰核。最近的泰勒冰川营地钻探在1994年达到了554米的深度,提供了过去11000年的更高分辨率的数据。通过沃斯托克、泰勒冰川(现在称为TD)和南极洲的其他冰核记录,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温度和CO2之间的关系。1985年,对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的破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英国南极调查局(BAS)的科学家将这种臭氧层破坏与气溶胶罐和制冷中使用的氯氟碳化合物(CFCs)联系起来。这一发现导致了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国际协议,旨在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1988年,气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联合国成立了IPCC。IPCC由领先的专家组成,定期向决策者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当前知识状态的科学评估。IPCC发布的报告在塑造国际气候政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年,科学家意识到海洋中更高的CO2水平可能会阻碍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对海洋酸化及其影响的进一步认识突显了减少CO2排放和保护脆弱生态系统的紧迫性。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效,这是第一个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条约。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为随后的国际努力铺平了道路,如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这些努力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

2004年,英国气象局的彼得·斯托特教授及其团队建立了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重要联系。他们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使2003年欧洲致命热浪的风险加倍(导致2万多人丧生),展示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实际后果。2015年,一项重大突破发生了,196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工业化前不超过2摄氏度的水平以下。该协议强调了集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减轻其影响的紧迫性。

2018年,联合国召集的气候科学家发布了一份警告报告,预测了在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在1.5摄氏度升温下,预计海平面将上升10至30英寸(26至77厘米),使1000万人面临来自海岸风暴和洪水的风险。热浪将继续恶化,使全球14%的人口至少每五年遭受一次极端高温。生态系统也将受到影响。在1.5摄氏度的全球变暖后,多达90%的珊瑚礁可能会消失,约7%的地球陆地面积可能转变为新的生物群落,草原变为沙漠,苔原变为森林等。

目前,每个国家对于何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阈值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全球气温因厄尔尼诺而上升约0.2摄氏度。这可能意味着关键的1.5摄氏度全球变暖限制在2023年或/和2024年被突破(之前预计是在2040年)。

Related articles